延安精神
來源:中國網
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産黨人徹底的革命精神、是升華了的民族精神、是中國共産黨人領導争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時代精神、是展示中國共産黨人形象的群體精神。作爲一種道德情操和精神風貌,是貫穿于黨的理論與思想中的精神氣質,是内化在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中的靈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的延安精神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要結合新的實際大力弘揚延安精神,以求真務實作風切實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爲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堅強組織保證。
中國共産黨人成就偉業的政治靈魂
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靈魂。堅持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對于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必須把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統一起來,依據曆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廣大人民群衆的願望,從實際出發确定不同曆史時期的主要任務及實現這一任務的有效途徑, 并使自己正确的政治主張化爲億萬群衆的行動綱領;同時要培養和造就一支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政治路線的優秀人才。
中國共産黨人成就偉業的思想基石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思想精髓。中國共産黨能夠在短短的二十八年時間裏,由一個僅僅五十餘人的小黨,成長爲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成功、締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執政黨,在西方人看來"幾乎是不可想象的"、"難以置信的",這與中國共産黨不斷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并逐漸在全黨确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密不可分。
中國共産黨人成就偉業的力量之源
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質體現。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作爲我們黨的政治立場和行爲準則,是由黨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性質決定的,是由黨的世界觀和指導思想以及黨的偉大曆史使命與奮鬥目标決定的。
中國共産黨人成就偉業的不竭動力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延安精神的顯著特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是自信、自強、自立的主體精神,是一種不畏艱險、頑強拼搏、奮發有爲、昂揚向上的創造精神,是克勤克儉的高尚品德。
最新推薦
-
4104 04:45《風雨中撐起一把傘》2020-05-12
-
4180 04:14三伏:高溫來襲 養生防暑2019-07-24當今時代,人們對冰箱裏的冰塊司空見慣。然而在幾百年前,中國古代的盛夏,小小的冰塊卻可以被當成是大禮。唐宋時期,皇帝會向身邊的近臣賜冰,幫助他們度夏;到了清朝,賜冰的福利已經惠及到所有官員。
-
5153 03:00牡丹:流芳千載 國色天香2019-05-05牡丹是原産于中國的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曆史。其花朵大而明豔,香氣濃烈,觀之頗有華貴之氣,是中國文化中富貴吉祥的象征,曆來爲中國人所喜愛,更在悠久的中國文化當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
-
4447 04:13谷雨:百谷競生長 春雨貴如油2019-04-19谷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谷雨節氣的到來意味着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有利于谷類農作物的生長。
-
3065 04:28驚蟄:用兩個字标記春天2019-03-06如果讓你來描繪春天到來的景象,你将怎樣着筆?對中國人來說,隻需要兩個字——驚蟄。意思是當第一聲春雷響起,冬眠的動物被驚醒破土而出。驚蟄是春天到來最直觀的标志,這一天也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
-
2768 01:40【兩會天天評】個人信息保護立法箭在弦上2019-03-05個人信息洩露事件一直挑動着大衆的神經。個人信息保護法已經箭在弦上,值得寄予更多期待。相信在不久的将來,網絡将更加清朗。
-
2899 04:12花燈:春燈萬盞鬧元宵2019-02-19花燈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産物,既有生活功能又具藝術特色,多在春節、元宵節等節日懸挂,爲佳節喜日增光添彩。中國人元宵節迎花燈的習俗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曆史。全國各地花燈種類繁多,燈式不一,各有流行。
-
2986 04:03大熊貓:“最熟悉”的“陌生熊”2018-12-20中國衆多古籍中都記載過一種神奇的動物,“(它)似熊,小頭,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骨”。根據這樣的描述做一份側寫,會得到一種我們完全意想不到的生物——大熊貓。今天看來大熊貓“食鐵”是個天大的誤會,但也能看出人們對大熊貓實際上是“既熟悉又陌生”。
-
2742 03:55臘八節:過了臘八就是年2019-01-14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類,搭配紅豆、芸豆等豆類,再加上紅棗、花生、蓮子、等幹果,可以熬制出一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臘八粥。在中國傳統的農曆之中,十二月初八日被稱爲臘八節,在這一天,喝上一碗溫熱的臘八粥,感受到的不僅是一身的暖意,更是春節将至的濃濃節日氛圍。
-
2874 03:36蘇轼罕見畫作4.6億港币成交:千年前的先鋒藝術2018-12-28上月,蘇轼《木石圖》手卷以4.636億港币成交。蘇轼傳世畫作真迹極少。此畫看似簡單的線條充滿變化和張力,與當時追求形似的宮廷院派相比,顯得一點也不“寫實”,曾有人評價它是“前衛中的前衛,先鋒中的先鋒”。
-
4010 05:00故宮“地暖”:冬日裏的溫度2018-12-13“白雪鑲紅牆,碎碎墜瓊芳”,寒冬雪後的故宮,美的驚豔,卻也是冷的徹骨。據史料分析,明清時中國經曆過一段極寒氣候,最冷時氣溫可達攝氏零下二三十度。
-
3587 02:56筷子:絕沒有那麽簡單!2018-12-06筷子,古稱“箸”,通常由竹、木、骨、瓷、金屬等材料制作。爲什麽中國人用筷子吃飯?首先是因爲中餐存在大量熱食,需要借助工具避免手指直接接觸食物;更主要是與烹饪方式有很大關系。考古發現,距今大約7000年前中國就有“勺”的出現, 4千多年前就開始使用“骨制叉”,西周時期的“匕匙”可切可撈,當這些餐具的使用不能滿足烹饪文化的發展時,于是産生了筷子。中國的炒菜、火鍋、面條這類燙并且小塊的食物,用筷子夾起來既不會燙手而且更方便。
評論 ( 0)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