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最熟悉”的“陌生熊”
来源:中国网
中国众多古籍中都记载过一种神奇的动物,“(它)似熊,小头,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根据这样的描述做一份侧写,会得到一种我们完全意想不到的生物——大熊猫。今天看来大熊猫“食铁”是个天大的误会,但也能看出人们对大熊猫实际上是“既熟悉又陌生”。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拍摄的大熊猫“华豹”。 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大熊猫”最早其实被称作“猫熊”。它们扬名于二十世纪之期,当时正是中国新旧文化激荡的时代,旧的阅读习惯与新的书写方式交杂使用,由右而左书写的“猫熊”被由左而右地读作了“熊猫”。虽然熊猫确实和棕熊、北极熊一样属于熊类,但“熊猫”的说法被习惯成自然地流传下来。
别看大熊猫如今混到了濒危动物的行列,然而在进化史上它确是名副其实的“强者”。它们在地球上生活了800多万年,作为一种食肉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竟然进化出了以竹子为食的习性,为了吃好竹子甚至在熊掌上长出了“大拇指”。想想看,强壮如猛犸象,凶猛如剑齿虎,而今安在哉?呆萌的大熊猫却悠然地活了下来。
36只2017年新生大熊猫宝宝集体亮相
大熊猫怎么看都是个人畜无害的“宝宝”,然而它的战斗力和呼啸山林的虎豹是一个级别的,咬合力堪比狮子、超过美洲豹,能轻松上到10多米高的树上,在野外山林奔跑时速能到40公里,是个灵活的胖子。
随着人工繁育的难题被陆续攻克,中国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种群从2002年的161只增加到现在的500多只。然而人工繁育只是开始,让大熊猫回归野外,实现大熊猫野外种群的可持续发展才是终极目标。
2003年起,大熊猫开始在野化基地内学习辨认天敌、捕食等野外生存技能。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目前已初见成效。2009年放归野外的大熊猫“泸欣”,不仅融入当地野生种群,拥有了自己的领地,还成功在野外自然配种、顺利产仔。从2010年开始,科研人员采用“母兽带仔”方式野化训练,共放归大熊猫8只,其中7只在野外存活。
全球第二次同时放归两只大熊猫“映雪”
虽然大熊猫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但它们几乎是被全世界人民一起疼爱。无论是日本、美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熊猫所到之处都能引起万人空巷的场景。今年,四川省政府发起“熊猫与少年”活动,面向全球招募青少年“大熊猫饲养员”。27名青少年志愿者在十几天时间内与大熊猫亲密接触,体验大熊猫饲养、科研等,这些都让全球的“熊猫粉”们羡慕不已。
人们用“看它一眼,就想把全世界都给它”来表达对大熊猫的喜爱。这种可爱的生灵在地球上已经繁衍生息了数百万年,相信在人类的精心呵护下,大熊猫终将摆脱濒危的境地,永续繁衍下去。
最新推荐
-
3989 04:45《风雨中撑起一把伞》2020-05-12
-
4036 04:14三伏:高温来袭 养生防暑2019-07-24当今时代,人们对冰箱里的冰块司空见惯。然而在几百年前,中国古代的盛夏,小小的冰块却可以被当成是大礼。唐宋时期,皇帝会向身边的近臣赐冰,帮助他们度夏;到了清朝,赐冰的福利已经惠及到所有官员。
-
4998 03:00牡丹:流芳千载 国色天香2019-05-05牡丹是原产于中国的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朵大而明艳,香气浓烈,观之颇有华贵之气,是中国文化中富贵吉祥的象征,历来为中国人所喜爱,更在悠久的中国文化当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
4308 04:13谷雨:百谷竞生长 春雨贵如油2019-04-19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
2967 04:28惊蛰:用两个字标记春天2019-03-06如果让你来描绘春天到来的景象,你将怎样着笔?对中国人来说,只需要两个字——惊蛰。意思是当第一声春雷响起,冬眠的动物被惊醒破土而出。惊蛰是春天到来最直观的标志,这一天也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
2688 01:40【两会天天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箭在弦上2019-03-05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一直挑动着大众的神经。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箭在弦上,值得寄予更多期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将更加清朗。
-
2820 04:12花灯:春灯万盏闹元宵2019-02-19花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既有生活功能又具艺术特色,多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悬挂,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中国人元宵节迎花灯的习俗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全国各地花灯种类繁多,灯式不一,各有流行。
-
2864 04:03大熊猫:“最熟悉”的“陌生熊”2018-12-20中国众多古籍中都记载过一种神奇的动物,“(它)似熊,小头,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根据这样的描述做一份侧写,会得到一种我们完全意想不到的生物——大熊猫。今天看来大熊猫“食铁”是个天大的误会,但也能看出人们对大熊猫实际上是“既熟悉又陌生”。
-
2660 03:55腊八节:过了腊八就是年2019-01-14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搭配红豆、芸豆等豆类,再加上红枣、花生、莲子、等干果,可以熬制出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腊八粥。在中国传统的农历之中,十二月初八日被称为腊八节,在这一天,喝上一碗温热的腊八粥,感受到的不仅是一身的暖意,更是春节将至的浓浓节日氛围。
-
2794 03:36苏轼罕见画作4.6亿港币成交:千年前的先锋艺术2018-12-28上月,苏轼《木石图》手卷以4.636亿港币成交。苏轼传世画作真迹极少。此画看似简单的线条充满变化和张力,与当时追求形似的宫廷院派相比,显得一点也不“写实”,曾有人评价它是“前卫中的前卫,先锋中的先锋”。
-
3883 05:00故宫“地暖”:冬日里的温度2018-12-13“白雪镶红墙,碎碎坠琼芳”,寒冬雪后的故宫,美的惊艳,却也是冷的彻骨。据史料分析,明清时中国经历过一段极寒气候,最冷时气温可达摄氏零下二三十度。
-
3458 02:56筷子:绝没有那么简单!2018-12-06筷子,古称“箸”,通常由竹、木、骨、瓷、金属等材料制作。为什么中国人用筷子吃饭?首先是因为中餐存在大量热食,需要借助工具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食物;更主要是与烹饪方式有很大关系。考古发现,距今大约7000年前中国就有“勺”的出现, 4千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骨制叉”,西周时期的“匕匙”可切可捞,当这些餐具的使用不能满足烹饪文化的发展时,于是产生了筷子。中国的炒菜、火锅、面条这类烫并且小块的食物,用筷子夹起来既不会烫手而且更方便。
评论 ( 0)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