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方寸之间 金戈铁马

2018-08-13 2265 收藏至看单

来源:中国网

 

“擂鼓声起、烽烟大作,将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兵士跃马扬鞭贴身肉搏。”这样的场面可以发生在金戈铁马的古代战场,但也可能发生在方寸之间的中国象棋棋局上。

 

中国象棋,是一种二人对抗的棋类游戏,历史悠久。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自古以来都是一种极为流行的棋艺活动。

 

“象棋”的说法最早见于战国文献,“象”是“象征”之意,表明象棋“象征”沙场上的战斗,最早的象棋被称为六博棋,双方各只有六枚棋子,这与春秋时期的兵制相同,故有人认为象棋起源于春秋时期。横亘棋盘中间边界被称为楚河汉界,这是受到“楚汉争霸、划鸿沟为界”的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印证了象棋起源的军事背景。

 

战争在古代中国被视为一门艺术,赤膊上阵的厮杀固然让人热血沸腾,但战场之外将帅之间的智力比拼却更加被推崇。象棋游戏就是这种思想的一种体现。

 

象棋对弈犹如两军对阵,双方各执16子,分为将(帅)、车、马、炮等7个兵种,组成完整的军阵,隔“楚河汉界”排布。每种棋子都有不同的属性,如将(帅)和士只能在大本营活动,卒子只能前进不能后退,马走两个方格的对角,而炮则必须隔着一枚棋子才能攻击另一枚棋子。

 

对不同兵种各自属性的合理利用,会变幻出无数的战术,可以锻炼棋手的战争谋略;而不同棋子的配合可以在棋盘上的任何一个位置掀起波澜,这又要求棋手能够有通盘考虑的全局性战略眼光

 

象棋获胜的唯一标准是杀死对方的主将(帅),这体现了中国人 “擒贼先擒王”的战争观念,即无论双方实力对比如何,率先擒杀对方主将往往都会获得战争的胜利,这种案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如果说血染疆场、马革裹尸是武将的浪漫,那么在象棋棋盘上的厮杀就是文人的雅趣。在中国古代,象棋被列为士大夫们的修身之艺。它的流行也在中国文化之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很多今天常用的俗语和成语都来源于象棋。

 

如 “将军”,原指行棋攻击对方 “将(帅)”。后用来表示利用某事或某物使某人一下子处于相当被动难堪的境地。又如“弃车保帅”,在“帅”和“车”都受到威胁之时,舍弃“车”来保住“帅”,后被用来比喻舍弃重要的东西以保护更重要的东西。

 

中国象棋集文化、科学、艺术、竞技于一身,不但可以开发智力、锻炼辨证分析能力,还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修心养性。千百年来长盛不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评论 ( 0)

请先登录 后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