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管理装好“操作系统”(连线评论员)

来源: 人民日报

 

  对话人:石 羚 本报评论员 邓 也 四川日报评论员

  石羚:曾听人说起,要在成都街面上找50个烟头,除了翻垃圾桶,怕是要走穿春熙路。这是对市容整洁的褒奖,更是对城市管理的肯定。不久前,《成都市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正式出炉,为城市管理提供了一部“操作指南”。近年来,从垃圾分类到疏解交通拥堵,从养老机构服务监管到文物建筑安全监测,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多种精细化管理方案,相较而言,成都的这部标准有哪些特点?

  邓也:“全行业覆盖、全时空监控、全流程控制、全手段运用”,这部标准最大特点就落在这个“全”字上。一棵参天大树,无论枝杈再多,花果再密,树根的营养供给达到全覆盖,才能一荣俱荣。城市管理也一样,精细化的目的是为了全覆盖,全覆盖的实现要以精细化为手段。覆盖上事无巨细、约束上软硬兼施、引导上老少皆宜,城市品质的全面提升就能水到渠成。

  石羚:城市管理千头万绪。一座公厕、一盏路灯、一棵行道树,无不考验着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人们常说,城市管理应发扬绣花精神,但面对不同的“布料”,是选择球形头绣花针,还是楔形头绣花针,其中大有学问。让城市管理系统既从大处着眼、统筹规划,又能小处着手、细致入微,其实并非易事。

  邓也:一台高配置电脑,必须匹配先进操作系统。成都作为双创之都、休闲之都和文化之都,这部标准无异于为之量身定做的“操作系统”。这部标准除了对城市管理的“通病”给出药方,也对这些“个性”一一设计措施。一个好系统,离不开风味独特的“软文化”,更需要因地制宜的“硬制度”与之匹配。让城市管理融入当地生活情境,城市气质就能在不失原味的基础上更加文明。

  石羚:细节决定成败,落实重于一切。有的地方出台规定,对连续并两条车道、不系安全带等行为进行处罚,但有人怀疑这些违规行为能否一一被发现;有的地方制定了精细化管理办法,但在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等“微治理”环节“绊了跟头”。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蓝图绘得漂亮,但能否从方方面面落到实处,考验着治理者的智慧与能力。

  邓也:把蓝图变成现实,不能仅靠单一的人、部门、机构。多方携手、以“系统”的方式形成合力,方能避免信息不畅、指挥混乱、执法重复等问题。一张分类清单,各方权责清清楚楚;一套管理流程,工作方法一目了然;一份考核、追责标准,将促使落实执行快起来、倒逼规划设计等前端环节强起来。除了政府各部门,还应从企业、公众等主体入手、发挥社会共治的力量,从单向管理、“单打独斗”向多元参与、齐抓共管过渡,照应城市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石羚:精细化不等于琐碎化。“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式,难以提升城市管理的整体水准,更是对行政资源的浪费。有人说:精细化管理必然是高成本管理。过高的管理成本无疑会对财政、人员形成巨大压力。在精细施治与控制成本之间,怎么达成平衡?

  邓也:精细管理与成本控制并不是必然矛盾的。这除了凝聚各方合力、打通前后环节外,技术的应用将让城市管理如虎添翼。成都在全国率先建成道桥智慧监管云平台,集合道桥信息、监测和指挥三大系统,有效减少了权属不明的问题,成本大大降低。从“仅跑一次”的智慧政务到远程会诊的智慧医疗,从“全程无人”的智慧制造到治堵减堵的智慧交通,城市越智慧,治理也就越高效、越省力,精细化管理的动力才能始终强劲。

社会

查看更多

选择日期

https://baike.baidu.com/item/九龙小镇国际生态农业度假区/20179357?fr=aladdin https://baike.baidu.com/item/洞天仙境/4824888?fr=aladdin